• 事迹材料-国内首家申报材料、优秀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辅导网站! 网站地图

首页

个人事迹

    党团事迹
    书记事迹
    医生事迹
    教师事迹
    护士事迹
    班主任事迹
    记者事迹
    法官事迹
    干部事迹
    员工事迹
    调度员事迹
    公务员事迹
    安保事迹
    学生事迹
    司机事迹
    志愿者事迹
    军人事迹
    财务事迹
    股长事迹
    经理事迹
    警察事迹
    劳模事迹
    时代楷模
    所长事迹
    安全生产事迹
    村支书事迹
    三八红旗手

集体事迹

    单位事迹
    科室事迹
    党支部事迹
    团支部事迹
    班组事迹
    三八红旗事迹
    部门事迹
    社区事迹
    部队事迹
    共青团事迹

事迹范文

    档案统计事迹
    高科事迹
    妇联事迹
    劳保事迹
    街道事迹
    信访维稳事迹
    企业事迹
    办公室事迹
    邮政事迹
    银行事迹
    扶贫事迹
    抗震救灾事迹
    家庭致富事迹
    抗疫事迹
    先进事迹材料
    青年文明号事迹
    文明城市事迹
    村镇事迹

行业事迹

    通讯事迹
    烟草事迹
    水电事迹
    司法事迹
    医院事迹
    交通事迹
    卫生系统事迹
    新闻行业事迹
    矿务事迹
    农林事迹
    财税事迹
    油气事迹
    财险事迹
    工商事迹
    教体事迹
    文旅事迹
    消防事迹

申报材料

    简要事迹
    支部申报材料
    团支部申报材料
    文明号申报材料
    干部申报材料
    个人申报材料
    单位申报材料
    集体申报材料
    党团申报材料
    班组申报材料

事迹写作

事迹演讲

演讲技巧

写作中心

事迹材料网 - 个人事迹 - 记者事迹 - 先进记者的事迹

先进记者的事迹

发布时间:2012-06-06 字数:5651字 点击: 288次 (责任编辑:事迹材料网) 打印

事迹材料网提示:本站范文多是我们精选的文章,可直接复制使用。先进记者的事迹这篇文章是从网络收集,如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名利变得让很多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理想,但总有一些人令我们感动,陈中华,一个不平凡的人,谱写着壮丽人生。
  “他不是我们‘树’起来的,是从庄稼地里长起来的记者”
  “深入基层采访,常常因在村里采访,没地方吃饭,饿上几个小时;常自己掏钱请基层的被采访者吃饭;常常因交通不便,走上几公里山路、土路;搞舆论监督受恶人威胁、围攻;采访途中患病而坚持采访完才回家治疗……这些都是常有的事,也早习以为常,我认为就像任何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样,这就是我们的职业特点。认识到这一点,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陈中华
  记者是个年轻人的行当,别人当记者都是从20多岁血气方刚时干起,而陈中华到大众日报当一线记者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今年52岁的陈中华,长期在山东省作协所属文学报刊任中层干部,1995年起担任《作家报》副总编辑。1998年底,省级媒体整合,《作家报》并入大众报业集团。
  2003年,陈中华由《农村大众》进入《大众日报》。由于调查性报道出色,他通过竞岗方式进入了《大众日报》特派报道组,专门进行重大选题的深度报道。此后,他的视线一直没离开过农民、农村和各行各业基层的百姓。
  当记者,他就一个字:跑。他走出高楼大院,走向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为了一个题目,陈中华经常跑几个县城、几十个村庄,他采访之细、思考之深为同事所钦佩。
  “现在,很多年轻记者吃不了苦,采访要被采访单位派车接送,但陈中华从来不摆架子。在济南,他就骑着伴随了他十几年的电动车走街串巷采访;在济南以外,他就坐农民兄弟的摩托车,或者搭乘沿途的农用车下乡采访。”同事宋弢说。
  鲁西农民史朝旭是他的老朋友,陈中华每次去当地采访都要找他,史朝旭就用摩托车带着陈中华,一天跑两三个县、七八个村庄。“效率极高,这是乘轿车远不能比的。”陈中华说。
  陈中华的农民朋友多,有时采访结束就住在农民家里。不过,他从来不吃农户家的饭,在乡村地摊上买个烧饼、喝碗汤就算一顿。史朝旭说,自认识以来,就请陈中华吃过两次饭,一次是两人一起吃了6元钱的面条,一次是花5角钱买了两个烧饼。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大众日报社考评委员会业务总监魏绪玉说:“陈中华的作品80%是农村题材。他关心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切身利益,他的心与农村、农民是连在一起的。”
  每当与同事或朋友聊天,陈中华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农村困难群众、信访百姓、流浪乞讨儿童、失业者等特殊群体,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满怀牵挂。社会救助站、信访局、儿童福利院这些地方都成了他的采访基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一次。
  有一次,陈中华去海边一个城市采访,无意中见到的一幕让他很震惊:4名民工用每月100元的价钱,租住着小岛上一个鲍鱼养殖看护窝棚。窝棚距海水仅十几米远,潮湿得墙面地面全是水。他说:“不走近他们,不亲眼目睹他们的生活状况,你无法想象在城市繁华风景背后,还有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回去后,他写下了《住在城里的农村人》。这篇饱含感情的作品后来成为年轻人学习的范文。
  这些年,陈中华跑遍了全省10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村镇,记了满满36个采访本、120多万字的采访笔记,写出100多篇重点、深度报道,获得50项各种级别的新闻奖。
  “陈中华不是我们‘树’起来的,他是从庄稼地里长起来的记者。”魏绪玉说。
  “我要活着,哪怕做个残疾人也好,只要能继续写稿”
  “当时,我甚至想:即使让我做个残疾人也好,只要能活下来,只要能继续写稿。如今我身体在一天天康复,回忆起来,做自己热爱的工作,反而有利于一个病人的康复。受这种心理支配,我的确没感到自己在大病康复期内干点工作有什么苦可言。”——陈中华
  2006年6月,正当陈中华干得起劲时,被查出患了鼻咽癌。“我蒙了,不想死,这辈子还有好多事没有干。还有好多农民提供的线索没有调查,自己的文学作品还没有结集出版,人生的好多目标还没有实现。就像做了一个噩梦,真希望醒来以后,这一切不是真的。”时至如今,回想起来那段难挨的时光,陈中华还欷歔不已。
  “我可能熬不过去了”“生不如死”……在陈中华那个阶段的日记里,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的字眼。他已经拿不住笔。“手里没有笔,生命就如同一具空壳一般。”
  得知陈中华患病的消息,他的农民朋友们来了。他们用麻袋、编织袋装着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粮食,自己养的鸡,从各地赶到济南来看望他。这些朴实的农民朋友在他床前无声地掉泪,有的以笨拙的语言安慰他。这些在陈中华看来是那么亲切,甚至是抗争病魔的力量。
  陈中华说:“我只是一个采访过他们、在报纸上真实反映过他们心声的记者,他们这样对我,让我内疚和不安。我感到欠他们太多,只能暗下决心,有机会报答农民朋友的挚爱和信任。”
  “我要活着,哪怕做个残疾人也好,只要能继续写稿。”他在日记中重新写下充满希望的句子。
  治疗期间,他重新拾起
  笔,走不出医院,身边的病友就成了他关注的对象。他病中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有时候身体虚弱得握不住笔,就让妻子代为记录。这些为他日后采写新闻积累了不少素材。
  2006年底,陈中华经治疗后出院。几个月后,他就主动要求回到采访一线,仍然骑着电动车在社区转悠,或者搭乘长途车下乡采访,报道对象仍然聚焦在农民、市民等最基层的群众身上。病后恢复工作第二年,他就因为稿件数量和质量名列前茅,被评为大众报业集团“十佳记者”。
  “在这个改革的年代发挥作用,还有比这愉快的事吗”
  “我们不是高官,没有改革社会、管理社会、解决社会矛盾的直接权力及手段,但国家变革匹夫有责,我们当然有责。用自己的笔,借助这样一个权威的媒体,表达自己的思考,从而启发读者,在这个改革的年代发挥自己的作用,还有比这愉快的事情吗?”——陈中华
  近两年,山东省提出“百万农户住新房”规划,力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陈中华抓住这个选题下乡采访,先后走了三市五县十几个村庄,了解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2005年6月,正是各地房地产市场红火之际,住房完全商品化的声音淹没了媒体版面。经常与基层百姓打交道的陈中华隐隐感到些许忧虑。此时,他获悉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山东省济宁市,政府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153套廉租房,全分给特困群体租住。他随即到济宁市采访,在稿件中提出,政府必须有超前意识,早早考虑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建设问题。本文转载自www.sjclw.net事迹材料网
  2007年7月,陈中华获悉青岛市政府准备投巨资,建设大批廉租房,以彻底解决城区贫困人口居住难问题,便立即赶赴青岛,再次呼吁。
  “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年代,这是新闻工作者之幸。”陈中华说。作为党报记者,多下基层、多到改革的第一线,将新事物、真情况、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心声,以及记者的思考,反映给读者以及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这就是记者的价值。
  同事徐少林说:“他太热爱新闻事业了,其他事都影响不了他。职务晋升、生活待遇、人际矛盾等等,这些他都不往心里去。他最高兴的就是,干记者,站在时代潮头,为时代鼓与呼。”新闻链接
  《新闻联播》播发陈中华事迹
  本报讯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以《基层跑出来的好记者——陈中华》为题,播发了大众日报高级记者陈中华的先进事迹。
  《新闻联播》在报道中说:一篇稿子,别人采访三个地方,陈中华至少要走七八个地方。农民种地为啥赔钱?“示范园”为何变成了荒草滩?陈中华整理刊发的六篇调查报道,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报道获得了山东新闻一等奖。
  这些年,陈中华调查报道已经成为大众日报的品牌。2006年身患鼻咽癌的陈中华,化疗期间还在寻找新闻素材。

本文源自网络,地址:记者事迹材料2000字左右

上一篇:河南青年记者的先进事迹
下一篇:先进青年记者事迹报告会

记者事迹 _ 相关文章

  • 12-06记者事迹材料2000字左右
  • 12-06记者事迹材料新闻
  • 11-08报社记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 11-08电视记者竞聘上岗演讲稿
  • 10-262013年记者先进事迹材料
  • 10-26最新记者先进事迹材料
  • 04-18记者先进事迹报告
  • 04-18优秀记者事迹
  • 04-18记者事迹材料
  • 04-18记者感人事迹
  • 04-18记者事迹
  • 04-18记者个人事迹范文

热点事迹

  • 报社记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293
  • 优秀记者先进事迹3673
  • 记者感人事迹2729
  • 优秀记者事迹2345
  • 优秀记者事迹材料范文2025
  • 记者先进事迹报告1733
  • 最新记者先进事迹材料1673
  • 2013年记者先进事迹材料1641
  • 电视台记者先进事迹材料1641
  • 抗洪抢险报道记者先进事迹1529
  • 电视记者竞聘上岗演讲稿1071
  • 记者个人事迹范文1040

推荐事迹

  • 12-14记者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
  • 02-03女记者先进事迹范文
  • 02-03抗洪抢险记者的先进事迹
  • 02-03女记者的个人先进事迹
  • 12-14记者葛昌秋先进事迹
  • 02-03先进记者事迹报告
  • 12-14记者乔淑萍先进事迹
  • 02-03报社记者先进事迹材料
  • 02-03报社记者个人先进事迹
  • 02-03记者的优秀事迹范文
  • 12-14记者先进事迹
  • 02-03记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 写作中心
  •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信誉保证
  • 稿费介绍
  • 支付帮助
  • 联系我们
  • 范文文库
  • 合作专区
  • 帮助中心
  •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2 - 2036 sjcl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事迹网 版权所有

  •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 返回顶部